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云南全力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云南林业和草原局 时间:2020-01-20 阅读1090 次

协调3个关键 抓好10项重点工作

云南全力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月13日,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第四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林草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2019年工作,谋划部署20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和草原工作,推进全省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治忠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推进全省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作出新贡献。

        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留常通报了2019年全省林草工作情况,并就2020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主持会议。

        会议提出,2020年,全省将争取落实中央和省级投资95亿元以上,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25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4%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9%以上,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65%,森林蓄积量达到20.5亿立方米,林业草原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林草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相统筹、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这三个关键,抓好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国土绿化,切实提升绿色颜值。依托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退化湿地修复、人工种草等重点林草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重要交通沿线可视面山造林绿化,加快推进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工程,启动沪昆客专、云桂客专、昆楚大城际等最美铁路林草绿化工程。以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大中型水库面山等为重点,加大人工造林、种草力度,启动重点湖河流域困难地块精准飞播造林工作,实施好退化湿地修复工程,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推动湖河流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着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赎买租赁、以地换绿等机制,稳妥推进城镇周边绿化。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因地制宜开展村镇周边、景观通道、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道建设,开展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推进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抓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项目。加大林草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推进种苗使用优质化、种子生产基地化、苗木供应市场化、种苗管理法制化,切实提升国土绿化苗木保障能力水平。

        二是全力以赴推进林草资源保护,筑牢生态屏障。严守林草生态红线、资源消耗上线,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行林长制,健全覆盖全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健全国家、省、县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严格限制重点区域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严格执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建立符合云南实际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稳步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对全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补偿,不断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真正使公益林形成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摸清草原资源底数,加强草原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强化围封禁牧、划区轮牧、返青期休牧,严格征占用审核审批,全面提升草原监管效能。加强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湿地分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湿地监测预警机制和评价体系,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机制,增加湿地保护面积,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率。建立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加大亚洲象、滇金丝猴等重点野生动物种群保护力度,加快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保护基地建设。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展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推动野生动植物跨境保护。加强与应急部门协作,完善四方联席会议机制,落实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专业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森林草原一体化防火机制,提升林草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强化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健全监测预报体系和防治检疫管理制度,推进联防联治、社会化防治和无公害防治。


        三是全力以赴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守好核心区域。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全面保护、系统治理。要加快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抓紧组建统一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坚决保住普达措国家公园牌子。要组织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等各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形成地区性、系统性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要合理确定全省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整合,分类分级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地,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要完善自然保护地政策体系,依法规范各类自然保护地设立与调整、自然资源利用、社区共建、特许经营等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监测,着力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坚决守好生态文明建设最前沿阵地和最核心区域。


        四是全力以赴引导产业升级,做优生态产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优化林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优质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着力破解核桃难卖的问题,抓紧推动出台《关于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市场强劲竞争能力的核桃产业体系的意见》,加快核桃初加工和云南坚果精深加工机械一体化进程,建立绿色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加快产业组织体系建设,推进云南坚果贸易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融合发展,推动以核桃为主的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林草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打造国家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森林生态旅游地知名品牌。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依托云南丰富的林草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整合云南独特多样的食药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积极探索森林康养与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医疗、运动、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实施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立足种质资源优势,找准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产业定位,加快特色物种繁育技术攻关和种源繁育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两手抓 ",一手抓扶持,一手抓监管。重点布局林麝、梅花鹿等优质产业。科学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资源。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观赏苗木产业。着力培优育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破解"小、散、弱、乱"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引领林草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五是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扶贫,保障民生福祉。充分发挥林草行业优势、资源优势,继续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做到资金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安排、措施优先落实。着力改善脱贫地区生态面貌,继续在脱贫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拓展乡村生态空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生态护林员、公益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确保生态护林员队伍保持稳定,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提高履职能力。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滇皂角、蒜头果、筇竹、草果、八角、竹藤等潜力巨大和需求旺盛的生态富民产业,巩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合作社作用和作业范围,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激发贫困人口自觉脱贫的内生动力,建立和巩固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乡村"靓"起来,群众"富"起来,特色"显"出来,活力"迸"出来。

        六是全力以赴推进数字林业,抢占发展高地。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性机遇,以中国林业"双中心"为牵引,加快推进"数字林业"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林草决策管理、社会服务、生态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大力推进林草数据资源协同共享,努力实现全国林草非涉密数据100%开放共享,全面提升林草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开放与共享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全国林草数据发布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的监测评价数据、保护管理事务性数据均通过平台适时发布。加强与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推进中国林草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林草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的变速器。

        七是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加强集体林权权益保护,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合体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化集体林权收储机构,积极推进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切实盘活林农手中的林权资源,充分发挥集体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规范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完善森林保险制度,积极推广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绿色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融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草事业。要开展国有草原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草原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健全草原产权制度。深化草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尽快理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草原管理职能关系,强化基层监管队伍建设。要巩固扩大国有林场改革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国有林场管理制度体系。

        八是全力以赴完善法治体系,提升执法效能。结合机构改革后的职能调整和新修订的《森林法》,对省级层面需要修订的林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修订,加强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天然林保护等重要领域地方立法,完善已有法规,建立全面涵盖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的林草法规体系。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执法监管,建立重大案情请示报告和联席通报机制,健全林草资源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四到位",加强疑似图斑判读、案件查处和问责追责,适时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按照"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整合木材检查、草原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林草种苗等执法队伍,推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统一执法,建立森林督查与执法协作机制"的要求,探索组建省、州市、县区林草行政执法队伍。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发挥好森林公安作用,提升执法能力和素质,做到有案必查必追,违法必处必究,提高执法的威慑力。

        九是全力以赴完善政策制度,提振支撑功效。建立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构架计划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资金项目监管体系,完善林草国际合作制度,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和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与亚太森林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生态治理,广泛开展技术、人才合作交流,营造良好的生态外交环境。

        十是全力以赴夯实发展基础,强化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林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能力。要全面加强林草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加强林草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强化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同时要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技能人才技能鉴定和岗位晋升激励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待遇,引导支持专业人才扎根基层。

        参会代表围绕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2020年工作部署分4组开展讨论。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普洱市、大理州、德宏州做现场交流发言。

会议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云南专员办、省自然资源厅、省纪委省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中国林科院资昆所、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个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局领导,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督查员,16个州市林草局局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负责人,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在局机关办公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办公室 宣传中心 | 作者:王骞 王佳纯 刘峰 | 栏目编辑:刘峰 | 栏目审核: 李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