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林草部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0-04-05
阅读897 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发展生态产业是长效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全国各地林草主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督促、指导当地农民及企业陆续开展备耕、栽植和田间管理,不误农时,保障群众收入。
新疆:有序恢复林果业生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资源丰富,产业庞大。疫情期间,自治区林草局统筹部署全区林草备耕工作。修订了葡萄、核桃、红枣等12种主栽树种栽培管理技术明白册,通过在广播电视上采取专家连线等方式,指导开展林果业春季生产。各区县林草主管部门组织果农分时段、分区域进入果园开展作业。
阿克苏地区有林果近500万亩,是当地贫困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地区各级林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乡镇现场指导果树修剪等工作。各县(市)由领导干部包联果园,实现领导干部包联果园全覆盖。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吸纳数百名果农就业。柯坪、乌什、库车、阿瓦提等县创新形式,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助推林果业发展。截至3月20日,全地区共完成果树整形修剪342.7万亩、果树疏密15.4万亩,基本完成春灌工作。
贵州:打造山区绿色惠农经济
当前,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的月季和玫瑰种植热火朝天。自2016年起,惠水县按照贵州“一县一业”理念探索发展花卉产业,逐渐建立起集花卉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省内最大月季产业园。目前,贵州省玫瑰和观赏月季种植面积超过6.9万亩,涉及5万多农户,其中有7000多名贫困群众。
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村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栽植树苗。受疫情影响,村民不能外出务工,他们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分红,在合作社务工增收,还能照顾家庭。江口县今年规划20.6万亩种植任务,栽植茶叶、楠木、红椿等珍贵树种,可以提供1.3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3.6万余人增加收入。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在合作社带动下,以金刺梨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达2300亩,并建起金刺梨酒厂。生态产业这棵“摇钱树”,正走向农林旅融合,产生经济的叠加效应。
甘肃:各地积极探索富民产业
陇原大地逐步恢复农林业生产,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0年,甘肃省将继续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使水果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60万亩。为保障特色农林产品外销,甘肃省提出,将进一步支持对鲜活农林产品季节性收储,鼓励发展冷链物流,加大专项贷款贴息与跨省区运输补贴。
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林果产业带一派忙碌景象。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组织技术人员,赴辖区各村庄,针对当地特色果树苹果、大樱桃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讲解示范,并与果农互动,帮助解决难题。
武威市民勤县泉山镇枣林综合农业田园已全面复工。当地以企业现代化管理、农民入股形式,依托红枣、枸杞等特色产业,陆续建起日光温室、果蔬采摘园、沙漠景观带,并利用林果间隙空地散养家禽,实现农牧业立体开发。目前,该镇已建有红枣林800亩、枸杞林600亩、采摘园200亩、日光温室200亩、沙产业200亩,可吸纳周边2000多人就业,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中国绿色时报 孙鹏)
新疆:有序恢复林果业生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资源丰富,产业庞大。疫情期间,自治区林草局统筹部署全区林草备耕工作。修订了葡萄、核桃、红枣等12种主栽树种栽培管理技术明白册,通过在广播电视上采取专家连线等方式,指导开展林果业春季生产。各区县林草主管部门组织果农分时段、分区域进入果园开展作业。
阿克苏地区有林果近500万亩,是当地贫困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地区各级林草部门抽调技术骨干,深入乡镇现场指导果树修剪等工作。各县(市)由领导干部包联果园,实现领导干部包联果园全覆盖。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吸纳数百名果农就业。柯坪、乌什、库车、阿瓦提等县创新形式,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助推林果业发展。截至3月20日,全地区共完成果树整形修剪342.7万亩、果树疏密15.4万亩,基本完成春灌工作。
和田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今年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做大做强林果和食用菌等产业。墨玉县扎实推进林果业管理、饲草料种植、生产资料和物资调运,确保按时完成春耕备耕。于田将全县生态护林员分成小组,每3人一个修剪小组,每3人一个清理果园小组,每2人一个打药小组,拉网式开展林果业管理。莎车县今年主抓产业提升,13万亩万寿菊种植已提上日程,将延伸出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全方位带动贫困户增收。
贵州:打造山区绿色惠农经济
90%以上面积是丘陵和山地的贵州省,积极发展山林经济。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石斛、竹、刺梨、油茶等生态特色产业,帮助种植户脱贫。今年,全省计划新增果园800万亩,完成特色林业产业营造林面积150万亩,使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
当前,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的月季和玫瑰种植热火朝天。自2016年起,惠水县按照贵州“一县一业”理念探索发展花卉产业,逐渐建立起集花卉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省内最大月季产业园。目前,贵州省玫瑰和观赏月季种植面积超过6.9万亩,涉及5万多农户,其中有7000多名贫困群众。
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村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栽植树苗。受疫情影响,村民不能外出务工,他们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分红,在合作社务工增收,还能照顾家庭。江口县今年规划20.6万亩种植任务,栽植茶叶、楠木、红椿等珍贵树种,可以提供1.3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3.6万余人增加收入。
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在合作社带动下,以金刺梨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达2300亩,并建起金刺梨酒厂。生态产业这棵“摇钱树”,正走向农林旅融合,产生经济的叠加效应。
甘肃:各地积极探索富民产业
陇原大地逐步恢复农林业生产,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0年,甘肃省将继续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使水果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60万亩。为保障特色农林产品外销,甘肃省提出,将进一步支持对鲜活农林产品季节性收储,鼓励发展冷链物流,加大专项贷款贴息与跨省区运输补贴。
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林果产业带一派忙碌景象。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组织技术人员,赴辖区各村庄,针对当地特色果树苹果、大樱桃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讲解示范,并与果农互动,帮助解决难题。
在平凉华亭的千亩核桃园,果农们忙着锄草清园、修枝剪枝。今春,林业技术人员将帮助当地巩固现有种植规模,添置频振杀虫灯、林木长效保护剂、防霜烟雾器等。同时,做好趁墒追肥、防御春寒晚霜危害、新植苗木、种植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为核桃丰产打下基础。
武威市民勤县泉山镇枣林综合农业田园已全面复工。当地以企业现代化管理、农民入股形式,依托红枣、枸杞等特色产业,陆续建起日光温室、果蔬采摘园、沙漠景观带,并利用林果间隙空地散养家禽,实现农牧业立体开发。目前,该镇已建有红枣林800亩、枸杞林600亩、采摘园200亩、日光温室200亩、沙产业200亩,可吸纳周边2000多人就业,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中国绿色时报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