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新版标准发布

来源:林草质量标准 时间:2020-06-29 阅读1934 次

由全国防沙治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65)归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负责组织起草的LY/T 1840—2020《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标准于2020年3月30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LY/T 1840—2009《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基础上,以提升标准针对性和覆盖全面性为目标,遵循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融合新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修订形成的。新版标准对有关术语进行了严格定义,规范了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原则、方式和技术等,为喀斯特植被恢复提供了规范、统一、权威的基础性行业通用标准,对我国石漠化生态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构筑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

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我国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面积有12万km²,主要集中在黔、滇、桂等西南八省市。植被恢复是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的核心技术手段。2009年发布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标准在规范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治理工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政策的调整、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2017年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进行修订,起草的新标准具有较高的实际需求和必要性。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LY/T 1840—2020《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将进一步规范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治理工程中植被恢复技术和方法,改变石漠化地区盲目造林、重复造林及次生林质量低、功能差的局面,将对我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新版标准融合了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对植被恢复技术、种苗培育与使用等进行细化,具备更好的针对性和覆盖的全面性。

(一)规范了相关概念和内涵。标准给出了喀斯特、石漠化、石漠化率、季相石漠化等术语定义。

(二)对石漠化进行分级和分类。根据我国喀斯特分布特点、地带性气候、大地貌特征及喀斯特地貌特点,将我国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区域区划为4个一级区划单位和13个二级区划单位;依据岩石裸露率、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将喀斯特地区土地划分为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土地;以岩石裸露度、植被类型、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层厚度为评定因子,将石漠化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三)明确了植被恢复原则。主要包括;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根据石漠化不同程度选择不同植被恢复方式进行分级治理;保护原有植被,可持续发展;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相结合,混交造林。

(四)根据石漠化程度选择科学的植被恢复方式。轻度石漠化地段以人工营造特色生态经济林为主;中度石漠化地段,坡度小于25°的适宜地区以培育生态经济林为主,坡度大于25°地区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为主;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地段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建立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

(五)规范了人工造林技术。包括调查与作业设计、树种选择原则、种子和苗木选择、造林整地方法、造林季节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植物配置、幼林管护措施等。

(六)规定了封山育林育草的适宜区域和执行标准。在植被类型与植被综合高度因子指标之和大于13、小于26的重度与极重度石漠化地段可以进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在重度与极重度石漠化地段,植被综合盖度在30%~70%之间的区域进行全封育林育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王佳、李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