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浅论新时代十大草产业

来源:林草新闻 时间:2020-09-05 阅读1475 次

       草产业事关振兴奶业和草食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优质饲草料缺乏的现实需求,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屏障,是生态建设主力军,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1 新时代草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成为草业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草牧业,2018年国家成立林业和草原局,极大促进了草产业发展。同时,也给草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大力发展节粮型、生态型、循环型草食畜牧业,饲草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012年以来开始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5年,国家启动“草牧业”和“粮改饲”试点项目,推动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饲草种植需求不断增加。二是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草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行了论述。三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化和观赏草业发展潜在需求巨大。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草坪绿化和乡村环境治理,运动场草坪建植等潜在需求巨大。


2 十大草产业简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用途越来越广泛,渗透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可概括为饲用草、生态草、草坪草、观赏草、绿肥草、木本草、食用草、药用草、能源草、工业草十大草产业。


2.1 饲用草

       饲用草主要用作家畜饲料,包括牧草和饲料作物等,包括紫花苜蓿、燕麦草、羊草、黑麦草、狼尾草、青贮玉米、高粱等。欧美等发达国家饲用草产业十分发达,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年产值约110亿美元,仅次于玉米和大豆,对奶业贡献率为38%;澳大利亚的燕麦草产业、加拿大的猫尾草产业、西班牙的烘干苜蓿产业等都形成了优势产业。我国饲用草产业从2000年前后开始起步,目前形成了东北、华北和西北牧草生产优势产业带,青藏高原和南方牧草生产优势区。我国饲用草主要有紫花苜蓿、羊草、燕麦草、狼尾草、黑麦草、青贮玉米等,产品种类有干草、青贮饲料、发酵TMR饲料、草块与草颗粒、草粉、秸秆等,产值超过百亿元。目前,草种、草产品添加剂、机械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对外依存度高;草畜结合不紧密、一体化程度低,全国20多亿头(只)草食畜禽每年缺优质饲草2亿吨以上。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实施“粮改饲”、促进奶业振兴,饲用草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2.2 生态草

       生态草主要用于退化草地、荒漠化土地等生态修复和盐碱地改良、公路边坡绿化等环境治理,包括羊草、冰草、碱茅、披碱草等。草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我国60亿亩草地,90%以上不同程度退化;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1/4和1/6以上;据报道,自2000年后创面植被防护面积每年以2亿-3亿m2的速度迅速增长,因矿山开采全国已经形成近300万公顷的废弃地需要治理;大面积的盐碱地和水体污染河流、湖泊都需要治理。生态草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抗风、耐涝等特点,适于在生态脆弱地区生长。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3 草坪草

       草坪草主要用于城乡绿地建设、运动场草坪建植等,包括草地早熟禾、黑麦草、狗牙根、翦股颖、结缕草、羊茅等。2016年,我国大、中城市人均仅拥有绿地面积11.8m2,远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旅游城市、宜居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约40-70m2水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休闲旅游及体育运动不断普及,草坪产业发展迎来新的需求,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2.4 观赏草

       观赏草以茎秆、叶丛及花絮为观赏部位,形态优美、色彩丰富,维护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常见草类植物有芒草类、蓝羊茅、花叶燕麦草、棕叶狗尾草、金叶苔草、紫象草等。20 世纪70、80 年代兴起于欧洲、澳洲以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广泛应用,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我国2000年前后开始发展,与国际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生态园林的兴起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观赏草必将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2.5 绿肥草

       绿肥草是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异地翻压或者经堆沤后施用到土地中作为肥料,具有提供养分、合理用地养地、部分替代化肥、提供饲草来源、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固氮、吸碳以及节能减耗等作用。包括紫云英、毛苕子、草木犀、二月兰、箭筈豌豆、白三叶等。我国是利用绿肥最早的国家。2017年,国家专门设立了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种业薄弱、绿肥加工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低。随着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绿肥草在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污染土壤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将起到巨大作用。


2.6 木本草

       木本草也称木草、木质草、木本饲草、木本饲料、木本苜蓿等,是指乔木、灌木、半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的嫩枝叶、花、果实、种子及其副产品,可作为动物饲料、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等。一般为多年生植物。常见木本草有构树、饲料桑、辣木、黄梁木、胡枝子、刺槐、柠条等。近年来,我国木本草产业发展迅速,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将构树列为十大扶贫工程之一,广东、河南成立了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已有研究来看,木本草具有成本低、品质好、利用期长、抗逆性强、产量高、改善肉品质、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在优良品种培育、大规模种植机械配套、活性物质提取、饲喂技术等方面还需要加强系统研究,技术和工艺的突破将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2.7 食用草

       食用草是指可食用的草类植物总称,包括可食用的野生、人工培育草类及其副产品,包括苜蓿、发菜、苋草、菊苣、蒲公英、燕麦草、大麦草等。食用草的开发利用有悠久历史,公元前6世纪我国古人就用苜蓿来治疗肾结石、血流不畅和肿胀,印度人则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和关节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苜蓿食用草的研究与推广,1960年实现芽菜工业化生产,主要产品有苜蓿芽、三叶草芽和萝卜苗等,仅苜蓿芽菜每年产值就达10亿美元。日本开发的大麦嫩叶等青汁产品风靡全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食用草产品的开发,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营养健康理念和工作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食用草产业将会加速发展。


2.8 药用草

       药用草是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其副产品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我国草原上野生药用植物200种以上,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等特点,是我国药用植物生产主要基地之一。除了贵重的冬虫夏草、锁阳、肉苁蓉等久负盛名外,甘草、蒙古黄芪、赤芍、黄芩、防风、狭叶柴胡、远志、知母、苍术、贝母、大黄、羌活、黄连、附子、麦冬、川芎、白勺等中药材也颇受欢迎。存在问题是系统开发利用不足,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以及“中医农业”的兴起,药用草产业前景广阔。


2.9 能源草

       能源草又称草类能源植物,是一系列且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碳氢化合物用作能源生产的草类植物统称,是生物质能源重要原料之一,包括芒、柳枝稷、芦竹、荻、虉草、狼尾草属、割手密、班茅、芨芨草、能源高粱、能源玉米等。国外从20世纪后期开始进行能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草类植物是能源植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从“十一五”开始能源草研究,国家973、86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进行了支持。中国草学会2013年1月28日成立了能源草类专业委员会。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能源草依然是生物能源行业的最佳选择之一。


2.10 工业草

       工业草指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的草类植物,可用于生产纤维、淀粉、油料、橡胶、酶制剂等。如野麻、罗布麻、蝎麻、龙须草、芨芨草、芦苇等可用于生产纤维,仅内蒙古草原上的产量就达10亿kg左右,其中可用于人造棉就有5000万kg以上。通过基因工程可在苜蓿中生产出数量可观的植酸酶,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减少畜禽粪便中磷酸盐的排出。用液态二氧化碳可从苜蓿中萃取出90%的胡萝卜素及70%的叶黄素。利用高大禾草可实现以草代木生产食用菌。利用橡胶草根部含有的大量天然橡胶可生产橡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工业草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有望成为草业新的增长点。


3 发展建议

       草是覆盖国土面积最大的植物。60亿亩草原改良、18亿亩耕地培肥地力和草田轮作、3.7亿亩冬闲田利用、17亿亩盐碱地改良、25.3亿亩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治理、3256万亩滩涂利用、10亿亩疏林地和2亿多亩果园开展林(果)草复合利用对草有潜在巨大需求。长期以来,草是薄弱环节。优质草产品匮乏、草畜耦合不紧密、草坪绿化普及率低、草地生态退化依然严重等瓶颈问题尚未解决,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


3.1 推进草畜一体化,促进生态种养循环

       当前,我国饲用草产业和草食动物产业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加快建立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农牧结合养殖方式,美国、新西兰和欧盟规定养殖1头奶牛须配备5亩以上土地用于种植饲草,解决粪污消纳和粗饲料保障问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形成草畜平衡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应将饲用草种植与动物养殖紧密结合,开展人工草地减肥增效、收获加工、粮草耦合茬口调控与水肥一体化、优质饲草加工储藏过程营养物质减损与有害物质形成调控、畜禽经济高效饲草型日粮优化配置和林-草-畜禽复合系统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种植—加工—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休闲观光等全链条技术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构建粮草耦合、林草复合、种养结合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3.2 发展多功能草产业,提升草产业附加值

       草产业范畴涵盖了农业、畜牧业、林业、食品业、医药业、生态治理产业等行业,在发展草产业的过程中应发挥草的多用途,充分挖掘草在饲用、食用、生态环境、医药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将草“吃干榨尽”,开发最大价值。另外,从横向来看,我国草种业、草业机械与装备、林草复合等领域也亟需加强开发。我国草种业潜在市场价值在50亿元以上,但90%以上的草坪草、60%以上的饲用草草种还依赖进口。林草复合潜力业发展巨大,仅果树矮化、密植标准化种植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可为草业提供巨大的种植空间和发展机遇。如陕西省有1400多万亩果园,按50-60%面积种草,年可增加500-800万吨干草产量。


3.3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快中国草业走出去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和参与全球草业科技合作交流,积极牵头建立全球性的草业科技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现有国际组织,成为国际重大草业科技议题和规则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制定者。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组团走出去,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与产业推动,在国外布局草产业,提升我国草业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草学》杂志2020年第2期、“草业头条”微信公众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