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平欧杂种榛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2个平欧杂榛品种在六安地区引种表现,包括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坚果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江淮丘陵地区平欧杂种榛发展提供基础。
榛子属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全球约16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ophylla Fisch.×Corylus avellana L.)是我国榛子育种专家通过国内野生平榛(Corylus heteophylla Fisch)和国外的欧洲榛(Corylus avellana L.)种间杂交获得的新种质,具有果大、丰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审定地方品种10余个,其中辽榛1号、辽榛2号、辽榛4号和辽榛9号于2017年获得国审品种。平欧杂种榛营养丰富,种仁的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约为1.43%、59.14%、17.32%和54.20%,其中油脂中以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4%以上。另外,榛仁中具有丰富维生素A,B,E和铁、钙等矿质元素,是制作高档食品的重要原料;榛仁油是优良的食用油;榛子提取物也应用于医药及香料制造业中。另外,榛子果壳、果苞和叶片中含有单宁,可制栲胶;榛子林下生长的榛蘑,是很有营养价值的山珍,可发展林下经济;榛子木材坚硬,纹理及色泽美观,是良好的木材;部分品种姿态优美,可作园林绿化树种,同时,榛林也具有良好的水土涵养能力。目前全国10多个省份引种栽培,面积约95万亩,主要发展区域在东北三省、新疆、河北、山东等省份,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2011年开始引种研究,从22个品种(系)引种审定2个品种适宜江淮丘陵地区和淮北地区栽植,全省发展面积约2000亩,主要发展区域在宿州市、滁州市、合肥市及六安市。六安市也是最早在省内引种平欧杂种榛的地区,其中将适宜六安地区的辽榛4号和辽榛9号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期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平欧杂种榛发展提供科学发展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引种选育过程
2011年11月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引进达维、辽榛1号、辽榛2号、辽榛3号、辽榛4号、辽榛9号和优系等22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在淮北地区宿州、江淮丘陵地区霍邱和长江以南地区贵池区建立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园。按3m×3m株行距建立品种比较试验园,面积共50亩,每个试验点设置3个区组,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将引进的22个品种(优系)按照抽签方式分配到区组中定植,每个品种(优系)5~15株,区组之间设置1~2行保护行。其中在六安市看花楼林场区域试验点面积20亩。2016年 9月,辽榛4号和辽榛9号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引种审定品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和江淮丘陵地区推广。
1.2试验地概况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光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093.5 mm,年平均气温15.8℃,绝对最高气温41.0℃,绝对最低气温-18.9℃,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相对湿度99%,最小相对湿度10%,土壤为黄棕壤,pH6.0~7.0。
1.3方法
生长指标:调查项目有树高、冠幅和地径,采用钢卷尺调查。
坚果性状指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坚果各30粒,调查坚果和果仁的纵、横、侧径及单果重和仁重,去壳后测量果壳腰部厚度,计算出仁率。坚果的纵、横、侧径和壳腰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坚果重和果仁重使用分析天平测量。参考Mehlenbache指标定义和测定方法:纵径指顶部至基部的距离,横径指缝合线之间的距离,侧径指与横径垂直的距离,坚果和果仁的三径均值为纵、横、侧径的平均值;出仁率=果仁质量÷坚果质量× 100%;参照《榛种质资源描述符》对坚果主要性状进行描述。营养成分和油脂分析参照GB/T5009.6-2003、GB/T17376-2008及GB/T5009.5-2010 。
2.结果与分析
1.3植物学特征
辽榛4号植物学特征:灌木,雌雄同株,萌蘖性强,树势旺盛,树姿开张,雄花序中等,树冠较大。1年生枝褐色,粗壮,皮孔大小中等,密,黄色。叶片卵圆形,叶尖,叶基心形。芽圆形、褐色。雄花序长,中粗。雌蕊红色,花期2月上旬。
辽榛9号植物学特征:灌木,雌雄同株,萌蘖性强,树势旺盛,树姿较开张。1年生枝褐色,粗壮,皮孔大小中等,密,黄色。叶片卵圆形,叶尖,叶基心形。芽圆形、褐色。雄花序较长,中粗。雌蕊红色,花期2月上旬。
2.2物候期
辽榛4号物候期:2月上旬雌雄开放,雌雄同期,花期持续1个月左右,4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雄花前体出现,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d,11月中旬落叶。
辽榛9号物候期:2月上旬雌雄开放,雌雄同期,花期持续1个月左右,4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雄花前体出现,7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90d,11月中旬落叶。
2.3生长结果习性
辽榛4号树势中等,树冠开展,5年生树高2.3m,冠幅直径2.2~2.5m,干径(距地表10cm)4.7cm。当年萌生枝结果,果以2~4簇生为主。新梢长80cm,粗度0.8cm。1年生苗定植后,第2年见果,第3年株产0.2kg,第4年株产0.8kg,第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2.0kg,亩产200kg以上。
辽榛9号树势较强,树冠较开张,5年生树高2.0m,冠幅直径2.2~2.8m,干径(距地表10cm)4.2cm。当年萌生枝结果,果以2~4簇生为主,每序平均结果2.5个。新梢长60cm,粗度0.8cm。1年生苗定植后,第2年见果,第3年株产0.2kg,第4年株产0.6kg,第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1.1 kg,亩产100kg以上。
2.4坚果主要经济性状
辽榛4号果苞坛状,绿色,表面有毛,长度中等。坚果圆形,金黄色,具条纹,平均单果重2.6 g,坚果三径均值1.95 cm,果壳0.9 mm,果仁饱满,仁重1.25 g,出仁率48%。丰产,5年生树单株均产2.0 kg,单株最高产量3.5 kg。
辽榛9号果苞坛状,坚果圆形,棕色,平均单果重3.7 g,坚果三径均值2.0 cm,果壳1.7 mm,果仁饱满,仁重1.79 g,出仁率42%。丰产,5年生树单株均产1.1 kg,单株最高产量1.5 kg。
2.5营养成分和油脂理化性质
辽榛4号和辽榛9号的营养成分和油脂理化性质(表5)。辽榛4号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2.4%、21.0%和9.9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72.32%;多不饱和脂肪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4.38%和0.11%。辽榛9号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1.1%、22.0%和7.89%;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77.29%;多不饱和脂肪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4.47%和0.09%。
2.6抗逆性
在六安地区试验点调查结果表明,辽榛4号和辽榛9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为耐旱和耐瘠薄,多年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病虫害。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造林地选择
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适于榛树生长,其次,壤土和轻黏壤土也是榛树栽培较好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榛树的生长发育。土层厚度应在60cm以上,土层不足60cm厚时应局部改良土壤。土壤黏重,低洼易涝,盐碱度大,则不适宜作为平欧杂种榛造林地。
3.2 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分为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春季栽植时间为3月~4月份,秋季栽植为时间11月~翌年1月。
3.3栽植技术
初植密度2×3m或3×3m,根系较浅,栽植深度10~20cm,栽植后定干高度60~80cm。
3.4整形修剪
树形主要采用单干形。保留一个主干,干高40~60cm,在主干上选留3~4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上着生副侧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主干,上部为自然开心形树冠。因萌蘖性强,生长季节要控制萌蘖的发生,通常每年剪除萌蘖2~3次,可采用人工或化学除蘖,采用化学除蘖时,注意喷施高度,控制在分枝点以下高度。
3.5肥水管理
施肥提倡施入有机肥,幼树以施氮肥为主,结果树注重氮、磷、钾肥配合施入。结果期,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以施有机肥为主,株施有机肥5~10 kg;4月上旬、6月中旬各追肥1次,每次株施尿素0.1 kg、磷酸二铵0.05 kg、硫酸钾0.1 kg。旱期灌溉,涝期及时排水。
3.6病虫害防治
安徽地区平欧杂种榛主要虫害有食叶害虫金龟子和蛀干害虫星天牛,未发现明显病害。防治措施:树冠喷90%敌百虫8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西维因200倍液可有效杀死金龟子成虫;采用人工捕捉和绿色威雷400倍液防治星天牛。
4.结论
通过8年观察研究,辽榛4号和辽榛9号在淮北地区和江淮丘陵地区可以推广应用,其中在江淮丘陵地区的六安市生长结果表现优于其他20个品种(系),但是这两个品种雄花序较少,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配置授粉树种,前期通过引种表现和杂交亲和性的研究,可以选择84-545和84-524作为授粉树。平欧杂种榛是集三大效益于一体的新品种,营养价值较高,符合现在人民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另外,作为一个灌木树种,结果早,管理采收方便,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投入,也是一个很好精准扶贫树种。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跨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水系,由于地形复杂、土壤及气候条件多样使得我省适合多种经济林木的生长,经济林树种多达百余种,且栽培历史悠久,但是我省干果类树种缺乏,仅有板栗、山核桃等作为我省的主要干果树种,近些年香榧在皖南地区兴起。为了丰富我省干果种类和内涵,需要通过培育和引进新的干果树种。发展平欧杂种榛是一个可以调整地方林业结构、促农增收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好树种,但是发展必须选择合适品种,还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切勿盲目发展。
下一篇:我国核桃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