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中药材、食用菌、森林康养……深度剖析林下经济经典发展模式

来源: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网 时间:2021-04-28 阅读2128 次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全面推动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小编带您厘清八大经典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类似地区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1.林下经济发展背景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保护优化森林生态为基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途径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并持续开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业”。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2014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进行了总体布局,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发展林下种植面积约1800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5万亿元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包括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在内的扶持措施,逐渐形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环境和良好氛围。



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关标准体系基本涵盖主要产品类别,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的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增或改造木本粮油经济林5000万亩,总面积保持在3亿亩以上,年初级产品产量达2500万吨,木本食用油年产量达250万吨,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意见的发布为林下经济发展带来新一轮政策机遇。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林下经济形成以下八种经典模式:


1.林药模式

模式特点

根据林下的具体环境,采用合适的方式选择药材,并将药材种植到林下环境之中,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利用林下资源的目的。药材的栽培与林业作物的生长没有矛盾,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生长。但一些药材的生存率较低,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栽培作业;药材的生长时间偏长;栽培的经济效益较低。

适宜品种

林药模式适宜品种较多,如人参、刺五茄、甘草、黄芩、黄精、七叶一枝花、桔梗、五味子、板蓝根、铁皮石槲、三七、田七、朱砂根等。



2.林菌模式

模式特点

利用林下地区阴凉和潮湿的环境进行,在林地区域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特别适合菌类植物的生长。林下种植的木耳和灵芝等菌类作物能够与林木生长相互贴合,极具经济效益。但可食用的菌类需水量大,栽培过程较为烦琐,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较多。

适宜品种

大部分食用菌喜阴,均适宜林下栽培,如松乳菇、红菇、花盖菇、大白菇、鸡油菌、牛肝菌、口蘑、榛蘑、马勃、鸡枞、铆钉菇、块菌、干巴菌、蜡伞、丝膜菌、香菇、木耳、杏鲍菇、猴头菇、滑菇、金针菇、平菇、草菇、双孢蘑菇、姬松茸、鸡腿蘑、白灵菇、大肥菇、麻脸蘑菇、阿魏蘑菇、竹荪、羊肚菌、侧耳等。



3.林花模式

模式特点

林下萌湿、温凉、厚腐殖质的自然环境是大多数兰花和萌生植物花卉最适宜生长的处所,如春兰、蕙兰、剑兰、兜兰、石槲,花叶芋、铁线蕨、马蹄莲、虎眼万年青等。在林下栽培这类植物对林地自然生境的影响甚微。这种模式基本上不受交通、水源等条件影响。在上述各种植物的自然分布区林下均可培植。但市场波动较大,需要灵活应对。

适宜品种

玫瑰、薰衣草、兰花等。



4.林草模式

模式特点

利用林下野生草本植物或林下人工种植饲料植物,为兔、猪、牛、羊、鹿等大型家畜提供饲料,获得绿色、安全、畅销的动物产品。优质牧草能够改善林地环境,同时,林下的空间大,畜类动物的生长更加自然,能够保障畜类动物的健康生长。但畜类动物容易践踏作物,会使得林地的土壤板实,致使作物生长空间被限制;容易出现动物啃食树木的情况,使得林业作物发展受到制约和破坏;容易产生面源污染,致使水环境恶化;离不开专业的畜牧人员。

适宜品种

红薯藤、欧洲巨苣、葛藤、紫花苜蓿、三叶草、黑麦草等均优质饲草适合林下种植。



5.林禽模式

模式特点

指在林下围栏养鸡、鸭、鹅等家禽。禽类动物不仅可以利用林下的草茎、草籽,也可利用林下昆虫,如蚱蜢、蟋蟀等。如果结合人工饲养大麦虫、蚯蚓等作为鸡、鸭等的高蛋白活饲养,则可提升经济效率。林下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多,且可控制林下杂草生长,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高禽产品质量,可为百姓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健康食品,获得双重收益。但家禽的粪便因散落面广,不便收集处理,易污染水源,传播疾病,需要对进行养殖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家禽持续对林地踏踩,易致林地板结,尤其是鸡喜欢刨地啄食嫩根和地下昆虫,不利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维护。

适宜品种

家禽种类主要有鸡、鸭、鹅等。各地可结合地方特色养殖独特品种,提升经济效益,如黄鸡、临武鸭,武冈铜鹅等。



6.林蜂模式

模式特点

利用刺槐、椴树、柑桔等特色林木发展林下养蜂,对森林植物本身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值得推广。此种模式对森林不会构成损害,养蜂还能促进植物授粉,利于植物繁殖和天然更新。目前人工养殖的蜂种多数是意蜂,对当地土蜂种群繁育有一定的影响,须适度控制。

适宜品种

中华蜜蜂、山蜂、黄蜂、东北黑蜂、意大利蜂等。


7.林旅模式

模式特点

旅游与林下经济的有机结合,被称为生态型的“黄金产业”。利用林地优良的生态条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模式,既满足广大消费者旅游需求,又促进林果产业的良性发展。不仅成为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更是协调长期与短期矛盾、生态与经济关系的一篇大文章。

典型业态

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养生美食、赏花摄影、拓展体验等体验活动。

8.森林康养模式

模式特点

利用现有的森林休闲旅游基地,结合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文化特色,从休闲观光、中医理疗、养老保健、温泉疗养、有氧运动等方面大力发展森林康养。

典型业态

森林步道、温泉养生、太极瑜伽、户外拓展、溯溪攀岩、野外露营、食疗药疗、避暑度假等。

3.林下经济典型经验

福建武平——“五动”同频,助力脱贫攻坚

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交界处,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是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首批20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

发展成效

近年来,武平县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产业脱贫。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贫困群众发展林药(如石参)、林菌(如紫灵芝)、林果(如脐橙)、林花(如富贵籽等)、林蜂、林禽(如象洞鸡)等林下种养项目。另一方面,依托森林资源,做大森林旅游产业,持续唱响“来武平•我氧你”的旅游宣传口号,推进森林人家建设,通过森林人家带动贫困户务工、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

截止2020年9月,武平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到221个,经营面积达149.29万亩,实现产值26.59亿元。其中林菌模式主推紫灵芝产业,栽培面积达到14267亩,年产值8560万元以上;林蜂模式蜂箱达到5.5万箱。同时,全力推进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建设,逐步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新增森林人家20家,总数达到100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持续开展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1-9月份接待森林旅游182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总收入7.344亿元。

发展经验

武平通过“五动”同频共振,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一是顶层推动。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林业、农办、农业、供销、旅游、畜牧水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工作。二是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三是政策推动。出台《武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平县2019-2021年紫灵芝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武平县林业局关于做好紫灵芝烤房补助资金申请与验收工作的通知》等扶持林下经济政策。四是示范带动。全县建成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5个,其中紫灵芝示范基地75个。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五是部门联动。财政、发改、农业、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形成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图片

辽宁本溪——生态立市、林药模式助力“绿色药都”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属长白山脉与辽东丘陵的交界地,是辽宁东部重要的天然次生林区和中部城市群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7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生态绿洲”。“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枫叶之都”已经成为本溪的“绿色名片”。

发展成效

长期以来,本溪一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边积极引导广大林农利用手中林地发展多种经营,加速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培育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药材、以刺龙芽和刺五加为主的山野菜种植、以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以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以精深加工为目标的林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

截至2019年,全市发展以红松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基地140万亩,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药材基地137万亩,年产商品林蛙1亿多只。连山关刺五加、草河口红松籽、本溪林下参、本溪辽五味、桓仁山参、桓仁红松籽、桓仁蛤蟆油、桓仁大果榛子、桓仁山核桃油等9个林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本溪县、桓仁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刺五加之乡”、“中国山参之乡”,并先后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本溪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中国森林食品产业基地”等称号。

发展经验

本溪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绿色钢都”、“绿色药都”、“枫叶之都”建设,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强市。以林下参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是本溪绿色药都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所在,多年年,本溪一直将现代中药产业作为全市的持续产业加以培育,按照种植、研发、生产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基本形成了现代中药林业、现代中药工业、生命健康产业和现代中药技术的创新体系。2019年,本溪市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药都,加快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为林下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图片

四川洪雅——全国森林康养的起始地和森林康养破译者

洪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属成都平原经济区,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辐射区,全县森林面积203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1.4%,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常年超过300天,具有温度适合、高度适宜、纬度适中、绿化度高、洁静度好、负氧度浓、精气度足、优产度强的天然“八度优势”,被誉为“绿海明珠”“天然氧吧”。

发展成效

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概念、出台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意见和3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发布首个全国森林康养指数……四川森林康养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将森林康养诠释得更加清晰,被称为森林康养的破译者。

在洪雅,“康养”已经成为这个县城的名片,处处可见“生态洪雅 康养圣地”的宣传语。2018年5月,《洪雅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正式出台,是四川省首个县域森林康养规划。

2015年,洪雅玉屏山森林康养基地、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入选“首批四川省十大森林康养基地”,2016年、2017年云中花岭森林康养基地、瓦屋山森林康养基地分别被评为第二批、第三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同时,玉屏山和七里坪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首批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洪雅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全国仅三个,四川唯一。


2019年,全县康养产业实现增加值22.99亿元,增长11.85%,占地区生产总值18.27%。森林康养带动5万余人就业,从业者人均收入增长521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7.5%,森林康养产业正逐步成为洪雅强县富民的重要产业。

发展经验

一是高位推动,产业形态逐级破译。首先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统筹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明确森林康养建设工作责任,形成条块结合、协同运作的推进机制。其次,开辟发展路径。成功举办“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发表全国首个森林康养宣言——《玉屏山宣言》。发布四川省首条森林康养走廊、首批森林康养一卡通。洪雅成为全国森林康养的起始地和森林康养破译者。最后,推进产业融合。洪雅森林康养带动全县5万余人参与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236元,增长9%,成功迈入全省高收入组。二是高远谋定,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厚植一片绿:突出“生态洪雅”靓丽名片,推进“绿海明珠”、“拥翠工程”、“绿色家园工程”,形成纵横交错、健康优质的康养林网体系。画好一张图:出台四川省首个县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养生度假、温泉疗养、医养融合、文旅康养等七大特色森林康养产业集群。到2025年,洪雅将建成森林康养基地8个,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20亿元。激发一股力:持续强化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不断凝聚森林康养发展动力。三是高质配套,业态布局因地制宜。打造森林康养体验业态:滑翔伞、彩虹滑道、玻璃栈道、山地全地形车、森林太极、禅院、茶道、自然学校、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宣教基地等体验区。打造森林康养抗衰业态:在七里坪建成温泉养生中心、森林养生禅道、健康管理中心、半山康养小镇、名贵中药材保育圃等项目。带动就业9000余人。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000元提升到33000元,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之一。打造森林康养度假业态:主打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基地。打造青少年科普度假套餐;打造职场人群休养度假套餐。近三年来,瓦屋山景区累计实现收入超过40亿元。


经过四年的发展,洪雅县已摘得全省唯一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殊荣,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形成了覆盖全域的森林康养基地集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