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乡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我国集体林地27.37亿亩,涉及农民5亿多人。林草资源是山区林区沙区牧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依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整合优质资源、大胆创新举措,以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为主要抓手,通过开展林草科技下乡服务,提高基层林草生产科技水平,促进林草资源资产价值提升和高效利用,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举办好一个讲堂——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自今年4月首播以来,大讲堂先后在3个定点县和青海、河南、云南等13个省(区、市)举办16期,100余名专家授课,技术涵盖经济林、用材林、林下经济、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超380万人次在线收看。同时搭建全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全国乡镇林业站岗位培训等在线学习平台,培训林草一线管理人员。
组织好一个服务团——国家林草科技服务团。组织114名专家成立4个服务团,深入4个定点县24个乡镇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团专家与69名乡土专家结成互助对子。组建经济林等16个“林草高新技术进青海”科技服务团,为青海省相关单位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组织全国林草科技系统积极组建科技服务团、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服务,选派林草科技特派员550批2800人次,线下培训林农1.5万期150余万人次,线上培训超860万人次。
打造好一支推广队伍——林草科技推广队伍。巩固完善涵盖林草科技推广站、乡镇林草工作站、林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涉林涉草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多元化林草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林草科技推广员为主体,林草乡土专家、生态护林员兼职科技推广员、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为辅的多元化林草科技推广队伍。安排投资1600万元开展湖南、青海等五省区科技推广中心站建设。
建设好一批推广平台——国家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平台。2021年分别认定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和生物产业基地15个、1个、2个,总数分别达到117个、13个和20个。开展国家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基地建设,打造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的展示窗口、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的高效平台,对拟建设的100家基地将积极争取给予连续3年项目支持。
实施好一批推广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和行业技术需求,投入5亿元,实施512个中财推广项目,推广良种400余个,林特资源、生态修复、林产品加工、灾害防控等领域实用技术近700项,建立示范林34万亩。
遴选好一批优质成果——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入库成果。遴选出800余项先进、实用、成熟的林草科技成果进入成果库,库存总数超1万项。严格遴选并向社会重点推介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林草灾害防控等8个领域的100项成果,发布黄精、铁皮石斛等林草产业致富技术信息10篇。
科技大讲堂深受林农欢迎,科技培训获林农点赞,科技项目助林农增收。国家林草局林草科技下乡服务已成为带动林农技能提升、收入增长,促进定点县林草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支持基层林草生产。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的国家油桐生物产业基地,推广应用“油桐抗枯萎病家系选育技术及应用”成果,成功改造独山5000多亩油桐枯萎病林,营造的油桐林枯萎病感染率从90%以上降为零,亩产量提高1倍,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还带动外地2000余户林农年均增收2万-4万元。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第12期讲解了林业灾后重建技术,收看量达到68万人次,有效支撑河南林业灾后重建。全国自然保护地在线学习平台培训基层保护地管理人员共28.2万人,全国乡镇林业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平台访问量达184万人次,学习时长累计41.2万小时。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在全国推广“长林”“亚林”等油茶系列良种约200万亩,亩产量由过去的3-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30公斤,有效带动近200万低收入人口增收。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通过推广设施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带动冬枣亩产值最高达6万元,全县冬枣年产值超50亿元,形成了3个冬枣“亿元村”。多花黄精规范化生产技术在江西、湖南等省区得到推广应用,4年采挖产量每亩2500-4000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16元计算,每亩收益4万-6.4万元。
推动队伍多元发展。全国多地探索生态护林员兼职科技推广员,云南省选聘了300多名生态护林员科技服务能手。山东省日照市实施“科技林长”工作模式。多地出台了支持乡土专家政策,浙江省乡土专家可获评副高级职称。每年动员4万多名科技推广工作者送科技下乡,持续开展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林草乡土专家遴选和宣传报道,各级林草乡土专家总数达2000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林下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助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铁皮石斛产业快速发展,全县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5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产值达1.8亿元,辐射带动农户2110户8155人。刺梨工程中心帮助独山县销售刺梨鲜果1200余吨,林农增收360万元。发布定点县特色农林产品信息30篇,帮助扩大影响、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