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林草实用技术丨余甘子良种选育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来源:森林云南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1-18 阅读812 次

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珠属多年生乔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云南省余甘子野生资源分布广、变异类型多样,余甘子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余甘子良种选育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采集、制种及种子储藏、良种繁育、丰产园建设、促产稳产管理。

余甘子采集、制种及种子储藏技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种仁饱满的成年滇橄榄植株为采种母树,于1至3月种子充分成熟时采果。果实经碾压或捣烂使果核与果肉分离,淘洗后曝晒3至7天,至果核爆裂弹出种子后,过筛分离种子。筛选大粒饱满种子直接播种,或风干后于1至3摄氏度下贮藏或置阴凉、干燥、通风室内储藏待用。1千克野生滇橄榄果实可制种子400至600粒,即平均每果可制种子2至3粒。

余甘子良种繁育技术。选择本地种源培育、地径0.5厘米以上、苗干通直、充分木质化、生长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从良种母树中上部外围采集1至2年生木质化发育枝作为接穗,剔除脱落枝。全年均可嫁接,以1月下旬至2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切接为主,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形成层,用嫁接薄膜包扎。嫁接苗高约0.2米时解绑,并叶面喷施0.2%尿素1次;之后每间隔15天叶面喷施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次,连续3次,及时抹除砧木萌芽、除草,苗高约0.5米时摘心。

余甘子丰产园建园技术。选择保山1号、2号和高黎贡山余甘子等审定品种的优质嫁接苗,株距2至4米、行距为株距的1.5倍。沿等高线方向平整台地,中央挖一条深、宽各0.6米的定植槽,每米施腐熟有机肥7.5千克、磷肥1千克,与熟土混匀后回填,回至高出地面0.2至0.4米,在槽中央按株距挖大小能放下苗根的定植穴,放正苗木后回填细土,用脚踏实,做好树盘后浇足定根水,用地膜进行覆盖。


余甘子促产稳产管理技术。每年10月采用稻草、秸秆、山草、阔叶树落叶等覆盖树盘,覆盖物腐烂后结合秋季施肥翻入土壤中,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应大于6厘米,面积大于4平方米。每年3月上旬补水一次,结合施肥同步进行。每年施肥3次。3月上旬施入尿素,施肥后灌水、覆土、覆盖保水。5至6月上中旬结合除草主施入磷、钾肥,辅施氮肥,10月以有机肥及磷肥为主。每年1至3月修剪,主要采用变则主干形树型。全树选留5至8个主枝,各主枝沿主干等距离、螺旋状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方向。相邻两个主枝间距0.5至0.7米;于盛花期喷0.2%硼肥、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叶面肥以提高坐果率。

余甘子良种选育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余甘子生产上栽培良种较少、繁育技术落后、配套措施薄弱等产业关键问题。目前,已在隆阳、施甸、元谋、永仁、红河、宾川、普洱、临沧等县市示范推广30余万亩,促进了余甘子产业提质增效,增加了林农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典型案例

保山市余甘子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位于隆阳区潞江镇丛岗村石板田村民小组,始建于2013年1月,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支撑,现有余甘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圃20亩,收集保存余甘子特、异、优种质资源60余份。主栽品种有高黎贡山、保山1号、保山2号、秋红、夏紫等,2022年余甘子盛产期,平均亩产鲜果2300千克,平均每亩产值1.29万元,以基地为主体成立合作社生产的蜂蜜果脯供不应求,连续3年销售额均在100万元以上。

基地自建设至今的10年间,通过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示范,带动余甘子栽培面积达30万亩以上,实现了云南省余甘子基地建设从“0到1”、从“1到30万亩+”的蜕变,累计接待省内外考察交流、培训学习人数5万人次以上。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推广站

编校:张正雪

终审:彭杏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