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
拥有单位 |
保山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
评价方式 |
验收 |
|
推荐单位 |
云南省林业厅 |
取得时间 |
2010年 |
|
成果来源 |
自列项目 |
联 系 人 |
杨晏平 |
|
联系电话 |
0875-2129111 |
电子邮箱 |
Bs2160605@163.com |
|
通信地址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北路10号 |
|||
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意向 |
许可使用、合作转化、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入股 |
|||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及应用领域
针对干巴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培育,市场的供应完全依赖于野生资源采集,市场供不应求,以及野生干巴菌等林下资源产权不清晰,在利益的驱使下无序、破坏性采集等突出问题,从2006年开始在昌宁县野生干巴菌产区开展了干巴菌生境观测及覆盖物厚度、林分郁闭度、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等环境因子和产量关系研究、人工留种技术和采收方式研究,形成了该技术成果,在同类研究中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可应用于野生干巴菌传统产区,可显著增加野生干巴菌的产量、提升品质,通过护林育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广大山区通过发展生态型产业、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例子。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形成最适宜野生干巴菌的环境和人工促产措施。通过设立覆盖物厚度、林分郁闭度、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等因子与产量关系,试验不同的生境因子与人工措施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形成了提高一套提高干巴菌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二)制定出了干巴菌等野生食用菌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由食用菌协会制定相关规范、标准。一是规范采收时间。一般在干巴菌子实体出土后的20~30天,是干巴菌的商品成熟时期,此时产量高,特级产品比例高,是其最佳采收期。二是制定村规民约。在当地选出村民小组代表,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建立起村民的互相监督体制,规范村民对自家山林的砍伐和利用,自觉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对林下产品进行管护。三是人工管护。用树枝在林地周围筑成栅栏,减少因人畜进入踏踩菌塘破坏造成损失。
(三)应用“刀割法”采收野生干巴菌。每年可增加采收次数2~3次,可缩短生长周期9天。该技术设计采用“刀割法”采收,即扒开子实体周围的枯枝落叶,不拔出子实体,用锋利的刀在子实体基部土面以上留2cm左右割断采收,然后再盖回枯枝落叶,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干巴菌生长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制定野生干巴菌的采收等级标准,由食用菌协会按收购商的要求分为4个等级,根据市场价由协会公布每个等级价格,保证会员利益。
三、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近年来,在保山市野生干巴菌产区累计推广应用18.7万亩,新增产量317.7吨,新增产值4908.9万元。该技术成果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干巴菌资源,而且保护了干巴菌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好野生干巴菌产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野生干巴菌产量和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还影响到群众自己增收致富的门路,从而充分调动产区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为项目区的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及改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