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坚果基地⑦芒市澳洲坚果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来源:云南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网 时间:2024-06-13 阅读89 次

芒市澳洲坚果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基地概况

龙准基地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山乡邦角村,面积1296.8亩。该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量丰沛,海拔950—1100米,年平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653毫米,非常适宜澳洲坚果生长。基地于2009年至2011年开发种植,道路、水、电、生产性用房等设施健全,通讯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基地示范良种和主要技术

(一)良种

1.迪思1号。适宜海拔800—1200米,年均气温18℃以上,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8%—81%,年日照2280—2350小时,坡度25°以下,土壤pH=5—5.5,土层厚度0.8米以上,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红壤土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长势较快适应性强,4—5年开始挂果,种子及种仁中等偏大,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风性强。




2.O.C。适宜海拔400—1300米,年均气温18℃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土壤pH=5—5.5,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红壤土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树冠密集,灌木型,枝条小而多。果中等大。在德宏盈江地区表现适应性强,3—4年开始开花结果。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稳产、抗风性强,深受种植户欢迎。成熟后果不会自动脱落,需人工采摘,分枝能力强,修剪量较其他品种要大,在高温高湿地区抗病性较差。




3.桂热1号。适宜海拔200—1300米,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相似地区种植,在两广低海拔地区表现出速生、早挂果、高产的特性。树冠直立、果实成串、果实中等、圆形,出籽率53%,出仁率33%左右。在云南种植2—3年开始挂果,挂果较早,抗性好,稳产、高产,是当前种植的主流品种。




4.A16。适宜海拔600—1300米,年均温19—23℃,年降水量≥1000毫米,≥10℃活动积温6000℃以上及相似地区种植。树冠紧凑,主干灰褐色。三叶轮生,叶披针形,叶缘少刺。青皮果球形,出籽率50%左右,出仁率38%左右,一级果仁率≥99%,高产、稳产。




5.344。适宜海拔600—1300米,年均温>19℃,年降雨量>1200毫米,pH5—6的肥沃土壤种植。适应性强,适宜较高海拔种植;树形美观,生长性表现较佳,叶片光滑,边刺少,树势直立而匀称,抗风性强;种子及种仁中等大小至偏大,4—5年挂果,10年进入盛产期,不耐高温。




6.H2。适宜海拔800—1200米,年均温18.5—19.3℃,年降雨量>1200毫米,pH5—6的肥沃土壤种植。树形中等直立,树冠疏朗,成苗整齐,生长势旺,分枝长且健壮,叶短而宽,很像灯泡,末端圆,叶基较窄,叶全缘呈波浪形,极少刺或无刺,果实中等大,形状不规则,种脐部宽大,盖有一块紧黏着的果皮物,旁边有一明显凹陷窝。早结、高产、稳产、优质,果仁质量好,常做砧木苗。



(二)主要技术

1.土壤培肥技术

通过中耕、果园生草、施用有机肥、土壤养分测定等技术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1)果园生草:利用自然生长的杂草,挖除恶性、竞争性杂草,如白茅草等,每年7—8月,刈割后,将割下的杂草刮到树盘下,有助于冬春季节保持树根的水分,另外一个杂草经过日晒雨淋也会变成肥料有助于果树的生长。

(2)施用有机肥:10—11月在树冠滴水线外缘,挖深20—40厘米、宽20—30厘米施肥沟,施用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有机肥20千克,均匀撒施,与表土拌匀回填。


2.节水灌溉技术

在果园中修建多个蓄水池,从蓄水池安装Φ40胶管主管到试验地主区,以Φ20胶管为支管从主管沿澳洲坚果台地连接到每棵澳洲坚果树下,在每棵澳洲坚果树下的支管上连接毛管到澳洲坚果第一层主枝处安装微喷头。在每个支管前端安装闸阀,通过闸阀控制,将管道系统输送来的水喷射到空中,洒落地面灌溉澳洲坚果,达到省水、省工、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

(1)喷灌时间:在花芽分化初期1—2月、谢花坐果期3月中下旬及冬季施基肥后,各喷灌水一次。

(2)喷灌水量:每次喷灌以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初结果树年灌水量为20千克/棵,老龄果树年灌水量为40千克/棵。


3.丰产树体管理技术

通过疏剪、短截、长放、开天窗、更新复壮、回缩等技术措施,改善树体树形,控制树冠大小,枝条疏密适度,层次分明,创造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增强树体抗性,达到早实丰产稳产、延长果树的经济周期的目的。

(1)疏剪:剪除徒长枝、病虫枝、弱枝、重叠枝、交叉枝、下垂枝和果柄,全年均可进行。

(2)短截:对于成枝力强的品种,在长枝和徒长枝芽眼饱满的位置截断,促发分枝。

(3)长放:对于直立性强的品种,保留顶芽,让其长成长枝后短截,促发分枝。

(4)开天窗:对于树高过高、顶端过密的植株,将中心干从分枝基部锯除,使树冠顶端呈“V”字形,树高控制在5—6米。

(5)更新复壮:对结果多年树势衰退的植株,在主枝或I级侧枝40—60厘米的部位锯断,重新培养树冠。

(6)回缩:对于已经不能抽生结果枝的大枝,回缩到有徒长枝或由副休眠芽萌生的生长枝的地方,重新培养骨干侧枝;对于树冠交接的树,采取回缩修剪法,缩小树冠,增强通风透光。


4.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病害:澳洲坚果园内常见病害有壳腐病(黑果病)、壳斑病、花疫病、茎干溃疡病、枝条回枯病、灰霉病等。堆肥、鸡粪和尿素有助于改善土壤健康。尽量使用脱毒苗进行种植。供应幼苗的苗圃应使用脱毒苗来避免病原菌传播及侵染。定期修剪树木可为树冠提供良好的通风,可有效降低黑果病,壳斑病、灰霉病等的感染风险。在进行药剂防治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例如多菌灵,喷施间隔14天,不可喷施超过2次。百克敏及氟唑菌酰胺,果实发育初期喷施一次,整个生育期不可喷施超过3次。甲霜灵及铜氯氧化物杀菌剂与土壤健康管理措施结合使用时,效果最佳。

(1)蚜虫:1—12月,当果园≥20%嫩梢、果实或花序受害时,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4000倍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哒嗪硫磷、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辛硫磷或丙硫磷1500倍液,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杀虫双或杀螟丹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在果园中用黄板进行诱杀。

(2)蓟马:2—5月,当果园≥10%果实受害,果皮呈铁锈色时,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4000倍液,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辛硫磷或敌百虫1500倍液,或噻虫嗪5000倍等进行防治;在果园中用蓝板进行诱杀。

(3)环蛀蝙蛾:蛀干前,喷施茚虫·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绿僵菌等农药,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兑水喷雾预防,蛀干后,用药剂浸湿棉球堵洞;使用杀虫灯诱杀环蛀蝙蛾成虫。

(4)蛀果螟:当5—7月,发现果园中蛀果率≥1%时,可以喷施BT乳剂300倍液,白僵菌5亿孢子/毫升溶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杀虫双或杀螟丹1500倍液等进行防治;3—8月,使用杀虫灯诱杀蛀果螟成虫。







基地建设主要模式



基地主要以“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项目实施主要是示范推广效益。




基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1.开展澳洲坚果实用技术培训5期350人次。


2.辐射带动周边10000亩澳洲坚果,亩产从50千克上升到300千克,实现基地与农户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利用澳洲坚果产业,助推边疆乡村振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