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拥有单位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评价方式 |
鉴定 |
|
推荐单位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取得时间 |
2007年 |
|
成果来源 |
云南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联 系 人 |
陈强 |
|
联系电话 |
0871-65151079 |
电子邮箱 |
Chone1056@163.com |
|
通信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
|||
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意向 |
许可使用、合作转化、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入股 |
|||
成果简介
一、成果主要内容及应用领域
(一)摸清了岩溶生态脆弱区石漠化机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群落结构特征、不同治理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建立了岩溶地区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和方法。(二)筛选出成活好、生长旺盛、种间共生性良好、长短结合的11种乔灌草混交优化造林模式;选择出4个速生、萌蘖力强的固氮树种及配套种植技术;摸清了半干旱暖热岩溶地区10个造林树种的抗逆机制和4个造林树种较佳的造林方法;提出改土培肥、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结合林草配置和推广青贮饲料,筛选出3种较佳的农林畜复合经营模式。(三)对红雾水葛、铁皮石斛、云南拟单性木兰、石菖蒲、榉木、川滇桤木、滇丁香等植物开展了研究,形成了石漠化区适用的一些特色经济植物栽培和利用技术。(四)探索出了“见缝插针、密度控制、多树种混交、穴状清林整地、适时育苗造林和小块状抚育”的云南岩溶山地造林技术要点。(五)探索出以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加快能源建设、实施复合经营、发展养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生态保护宣传、科技培训、劳务输出等为辅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使石漠化基本得到控制。该成果应用于云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治理。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揭示了试验示范区的主要植物群落的演替机理、构建了岩溶石漠化区域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评判方法和评判准则。
(二)阐明了墨西哥柏、白枪杆和苦刺等10个树种适应半干旱暖热岩溶地区造林生态适应性和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筛选出11种优化造林模式。
(三)总结提出石漠化区适用的特色经济植物栽培技术,以及“密度控制、多树种混交、穴状清林整地、适时育苗造林和小块状抚育”的云南岩溶山地造林技术要点。
三、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出版专著《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及技术》;制定省地方标准《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发表论文20篇。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在西畴、广南、文山、建水、沾益、怒江等地的天保、退耕还林、珠防、红防、速丰林基地、扶贫攻坚、能源建设及石漠化治理试点等工程项目中推广营建生态防护林46.74万亩、用材林14.7万亩、经济林8.16万亩、牧草3850亩,修建沼气池8.71万口,小水窖2535口。在试区举办育苗、造林、经济林木管理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1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