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特色经济林基地⑦宾川县“树翡翠”滇橄榄种植示范基地

来源:森林云南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7-05 阅读567 次

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宾川县金牛镇金甸村委会石板箐,海拔1600米,历年平均气温17.9℃,历年平均降水450毫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014年底,基地依据《宾川县社会发展和囯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了10万亩滇橄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2015年1月至今已发展为集余甘子野生驯化、遗传育种、良种优选、种苗培育、推广种植、产品研发及加工于一体的“树翡翠”滇橄榄示范基地。


基地示范良种和主要技术

(一)品种

1.盈玉余甘子

(1)注册登记证书号:云林园植新登第20160072号。

(2)品种特性:一年生结果枝长而下垂(长为32.0厘米),叶片大,平均长14.3厘米、宽3.8厘米;一年生结果母枝嫩茎具绒毛、呈紫红色;果实大,扁圆型,最大单果重45.09克,平均单果重为38.43克,横径38.98毫米,纵径35.98毫米,果肉厚11.71毫米,外果皮颜色为黄绿色具透明感。3—4月份开花,果实第二年1月成熟。

(3)适生范围:盈玉余甘子适宜于云南年均温度18—23℃,年均降雨量550—1000毫米,日照时数大于或等于7600小时,海拔1100米以下红河、金沙江及澜沧江流域,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的阳坡、半阳坡、平地上均可种植。

2.热农1号余甘子

(1)良种编号:云R—SC—PE—055—2019

(2)品种特性:鲜食品种。树势强;枝杆绿色,无毛;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聚伞花序,小花密集、紧凑,花萼黄绿色;果实扁球形,淡黄绿色;花期3月,果实成熟期9—10月;果肉与果核完全分离,纤维少,果肉脆,平均单果重12.3克,可食率89.9%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3.67%左右,总糖5.59%左右。盛果期鲜果产量达1400千克/亩。

(3)适宜种植范围:适宜于元谋县海拔1600米以下、年均温18~23℃、年降水量500—600毫米、≥10℃活动积温5500℃以上及其相似地区种植。

(4)栽培技术要点:嫁接繁殖。雨季定植,种植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80厘米,株行距3米×4米,每亩定植55株。定植后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二)主要技术

1.栽培管理

(1)土壤管理:隔行深翻改土:每年1次,冬季进行,深度25—30厘米,将原土面朝下,心土朝上,土块不打碎,伴撒生石灰。

(2)施肥管理:幼龄树以氮肥或复合肥为主,在每年春秋季各施1次速效肥。结果树每年施肥3次:第一次在采果后施,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深翻改土,每株施入有机肥约5.0千克。第二次在翌年3月施花前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约2.0千克。第三次在8月施壮果促梢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约3.0千克。

(3)水分管理:建蓄水池,开排水沟;雨季及时排水,遇高温干旱天气及时灌水,冬季适当控水。

(4)树体管理:幼龄树栽后第二年春梢萌发前,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嫁接,嫁接后当年选留3—4个芽培育成主枝,于秋梢停止生长时摘心促进当年生枝条成熟健壮。第二年在主枝上留2—3个配置较好的春梢,到秋季又进行摘心,形成副主枝。第三年再在副主枝上留2—3个春梢,培育成大侧枝。经过3—4年的培育,树型基本形成。结果树在采果后进行修剪,将徒长枝和直立枝短截;剪除病弱枝、衰老枝、过密枝、内膛枝和重叠枝等;在春梢萌发前将1/3数量的结果母枝短截,使其翌年只抽生营养枝用以控制大小年。

(5)主要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控、农业防控和物理机械防控紧密结合进行。

2.产品采收

(1)采收标准。在果实直径停止增长、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口感等)时,根据果实用途对成熟度的要求进行采收。

(2)采收方法。装果的容器内部用干净的软滑材质铺垫,以免划伤果皮。带上手套,单果采摘,轻拿轻放。按照果实大小分级包装即可出售。


基地建设主要模式


建立以“依托云南高原水果资源优势、树诚信品牌、树专业品牌”的主导赢利模式。确立品牌“树翡翠”,以“公司+科技+基地+农户联市场”的运行模式为主。 


基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2023年9月,基地拥有滇橄榄示范种植区3000多亩,推广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核心种植区200亩,带动和扶持宾川县金牛、乔甸、钟英等乡镇的种植户1500多户4000多人,自有及合作种植滇橄榄总面积达1万余亩,滇橄榄鲜果产量居同行业之首,以独家首推“乒乓球”一样的滇橄榄大果享誉业内。目前,基地滇橄榄产业化发展已初见成效,成为了大理州首家以滇橄榄为主体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逐步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