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林业技术|慈竹栽培管理技术①:育苗
慈竹又称钓鱼竹, 为速生高产的丛生竹, 具有节间长, 抗拉力强, 易于加工, 用途广泛等特点, 是重要的篾用竹种和纸浆竹种。分布于四川、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江西、 广西和陕西等省区。生于海拔 1200 米以下的河溪沿岸、 山脚、 村寨旁等。
慈竹在我省除红水河沿岸以及高寒地区外, 均有栽培, 多见于农家房前屋后, 以及城市的庭园中。除作为传统的篾用竹种外, 近年来还作为大型纸浆厂——赤天化纸浆厂主要的原材料之一。
一、育苗
(一)圃地选择
慈竹的育苗圃地要求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壤土或砂壤土,肥力中等水平以上,pH 5-7.5,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和交通便利。
(二)圃地整理
育苗圃地应于冬季时节进行深翻,去除石块、草蔸、树根等杂物,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2000公斤,或沤熟的饼肥500公斤,同时施用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0公斤。结合施基肥还可撒施代森锌粉剂20公斤或生石灰30公斤对土壤进行消毒。碎土耙平作床。苗床宽1-1.2米,高30厘米,长度随地形而定。
(三)繁殖材料
慈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为母竹和小母竹。
1、慈竹母竹
慈竹母竹要求竹龄1-2年生、无病虫害、节芽饱满、无破损,保留3-4个竹节。采用埋秆育苗的母竹可保8-12个竹节。
2、慈竹小母竹
慈竹小母竹要求直径1-4厘米,秆长40-60厘米(秆上带2-4个竹节),竹苗秆基左右两侧各具2个以上饱满笋芽,根点发育成熟,一般无须根或须根较少,秆基、秆身无破损,无明显失水,无病虫害。
(四)育苗
1、育苗季节
慈竹无性繁殖育苗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2、株行距
育苗栽植株行距为0.3-0.5米×0.3-0.5米。
3、栽植方法
(1)斜栽
先将母竹或小母竹竹头部分放入30×20×20厘米的长方形栽植穴中央,母竹倾斜约10-25°,小母竹倾斜约25-45°,使竹头上的两排笋芽及竹秆节上的侧芽分别处于竹头和竹秆两侧,然后分层覆土填实,将靠近竹蔸的两个节埋入土中,用细土将栽植穴壅成馒头形。
(2)埋秆
将母竹各节间锯一深度为杆径1/2的切口,将其斜卧(约10°)于作好的25厘米深的苗床沟内,秆柄向下,节芽向两侧,秆基覆土10-15厘米,竹秆覆土6-10厘米,用细土覆盖并压实,再在上面覆松散细土。小母竹、母竹栽好后,应及时浇灌,将栽植穴中土壤湿透,并用稻草等覆盖。
(五)苗期管理
1、除草
苗床应经常除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及幼苗、蘖苗、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除草松土时可培土壅蔸。
2、施肥
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6月底-7月初可施入O.3%-O.5%的尿素1次,7-9月上旬应施肥2-3次,肥料种类为速效的尿素或复合肥,每次用量为尿素25-50克/穴,复合肥100-300克/穴,9月下旬起应停止施用速效肥,但可适量施用钾肥和过磷酸钙。
3、灌溉排水
整个育苗期间都应保持圃地土壤湿润;多雨洪涝季节,应注意清沟排水,避免圃地积水。
(六)竹苗出圃
1、起苗
起苗根据造林时间进行。起苗前1-2天应引水灌溉。起苗一般将苗圃母竹全部翻起,用利凿或快刀切断小母蔸基与蔸丛连接点,分解成单蔸小母竹,竹秆用利刀斜削,使切口呈马耳状,保留2-4个竹节、长度40-60厘米左右。
采用原丛留竹育苗的,每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竹子休眠期,将苗丛中合格苗蔸部土壤挖开,用特制刀具进行商品苗分株,留原竹丛1-3株立竹,覆土踩实继续育苗。
2、分级
起出的竹苗要笋芽饱满,根点发育成熟,一般无须根或须根较少,秆基、秆身无破损,无病虫害,在此基础上将竹苗分为2级。Ⅰ级竹苗要求基径>3厘米,笋目3个以上;Ⅱ级苗要求基径≥1厘米,笋目2个以上。Ⅰ级、Ⅱ级苗木为合格苗。
3、运输
起苗后,按规定进行苗木分级,经过分级的苗木每20株绑成一捆,远距离运输时应注意包装与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