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林业技术|林下食用菌种植④:猪肚菌
第四节 猪肚菌
猪肚菌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属多孔菌科革耳属,群生或单生,浅漏斗状,蕴含丰富氨基酸。其菌盖棕黄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因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也被称为“笋菇”和“猪肚菇”。
一、适生环境
猪肚菌是中温偏高型菌,生长适宜温度23~32℃、空气湿度75~90%,高于32℃时子实体停止发育,适宜pH值为5.1~6.4。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200m的林地上。
我省剑河县有少量种植。
二、林地选择及主要栽培技术
(一)林地选择
选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水源近、郁闭度0.6以上的缓坡林地。
(二)主要栽培技术
猪肚菌林下种植宜在春季接种制袋,主要包含有林地清理、搭棚、搭建菌床、开袋覆土等技术措施,具体如下:
林地清理:清除林地内的杂灌、杂草、藤本、枯枝落叶、石块等杂物。
搭棚:用钢管搭建菇棚,菇棚长、宽依林内行间距而定,侧高为2.5米左右,菇棚两头中间留有门帘,棚顶须留有换气天窗。
搭建菌床:棚内设墙式排叠架菌床,排叠架行距1米,长度3.5~4米,分两边排列,中间留1.4米左右的通道。使用前打扫干净,并用饱和石灰水自上而下进行全面冲洗,确保环境整洁,保持通风干燥。
开袋覆土:菌丝长满栽培袋后,春末不下雨时脱袋,在培养料上覆盖3~4㎝的细园土,使袋口边缘高出土面2㎝左右,并将其均匀竖直地排列在出菇床架上。
三、栽后管理
水分管理:覆土后洒1次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关闭门窗,7 日后原基形成,加强通风透光,尽量保持空气清新。浇水量要根据天气和菇的数量具体而定,晴天多浇水、雨天或者阴天少浇水,菇多多浇水、菇少少浇水。
湿度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先将栽培棚内进行消毒,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菇蕾形成后,菇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菇蕾生长期间要适当加大喷水量,并结合喷水加大通风换气,保证棚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以利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幼蕾期菇棚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90%;成菇期要保持在85~95%。
温度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菇棚温度保持在23~28℃;催蕾期间,昼夜需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和菇蕾形成;菇蕾形成后,菇棚温度保持在28℃左右;气温在26℃以下,白天将菇棚四周围的薄膜、天窗及前后门帘等覆盖关好,以提高棚内的温度。
四、常见病虫害
猪肚菌主要有霉菌和菇蝇等病虫害,防治方法见《林下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表》,危害症状如下:
霉菌:侵染菌种和栽培料后,使菌种和菇床表面产生一层黑色或墨绿色的霉层,呈绒状或粉状,其生长迅速,扩散快,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使培养料呈黑色腐烂而报废。
菇蝇:主要取食菌丝及子实体,咬食柔嫩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五、采收
(一)采收时间
当子实体呈漏斗状、边缘内卷、孢于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
(二)采收方法
用剪刀在土面的菇柄处将菇体剪下即可。采收时注意保护未成熟的子实体,并随时取出残留在土中的菇柄,以免菇柄在土中腐烂招致病虫害发生。
上一篇: 林草实用技术手册-乌天麻林下种植技术